欢迎来到大同文化教育中心!
当前位置:
Notice: Undefined index: HTTP_REFERER in /www/wwwroot/dtwhjy.com/include/func.class.php on line 429
首页 > 首页最新动态 > 最新动态新闻
2019年國際大學生“傳統文化公益班”心得總結
最新动态新闻   |    大同文化  |    2019-08-02
分享到


潘璐


來到這裡,感觸良多。

首先,是我們日常掛在嘴邊的“孝”。在這裡對孝的看法,打破了我們日以為常的關於孝的認識。孝不僅只是興起時幫母親分擔家務,與父親閒聊,偶爾為父母買幾件東西盡孝心。就大學生群體而言,個別人甚至連上述簡單的能展現些許孝的行為都做不到。回到家裡,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沒有零花錢就張嘴要,不開心時突然吼父母兩句。《弟子規》有雲:“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而現在不乏一些家庭變成了,孩子呼,應勿緩,孩子命,行勿懶。這些早與中華自古以來的優秀孝文化背道而馳。在我們之前觀看得一個關於五歲小男孩的日常,在這樣一個小的年紀,可以自己做飯,洗衣,擦地,甚至喂媽媽吃飯。其實,在我之前從未有過這樣的想法,和他一比,就知道我們有很多地方做的不足。還有小梁老師所講的孝道——做一個不讓父母擔心的子女,我就突然想到了之前好多次都處在讓父母擔心不安的狀態,讓我很是慚愧,並決心要改變,讓父母充分相信自己可以處理眾多事,讓父母心安。在孝的層面,我認為還有很多做的不足的地方,以後也會多加反思,多做改正。

其次,讓我內省最多的就是在內心自以為的自卑感,容易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經常對自我產生懷疑,缺乏勇氣與膽量,缺乏自我,習慣性以為是由於初中時胖讓我對自己自我產生了畏懼,由此衍生我對很多事情產生莫名的不自信感,很多時候沒有自己的主見,不夠果斷,但很多時候我意識到這種情況,會把這種感覺藏在心裡。不過自己也始終知道這是一個結,一直膈應著自己內心。

再者,來到這裡後,讓我們很多人都對傳統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如今所興起的傳統文化熱中彰顯的傳統文化似乎很少也很實物化,漢服,古典舞,傳統工藝,單純吟誦四書五經。好像這就是我們印象中的傳統文化。但實際上,來到這裡後,我們發現,傳統文化並不只是這些,文化來自先人智慧的傳承,是能夠實際運用到生活中的,是需要踐行的,是每個人都需要學習,能夠學習的。這讓我對傳統文化產生了新的理解,也有了更多對於傳統文化的感悟。



楊曉蒙  《愛的感悟》


我一直在追尋關於什麼是愛,這裡提到的愛是指非親人之間的愛,而且我們與周圍人之間的愛。當聽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或許大家腦海中想到的就是:幫助別人,公車上給老人孕婦小孩讓座位等,這些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因為從上學開始老師就告訴我們要做有愛心的人,要我們這樣做。剛開始大家去做的時候內心或許會有些波瀾,可時間久了,伴隨著社會的發展,這些行為已經被列為義務,或許我們並不想這樣去做的時候,也會逼迫著自己去做,因為周圍有無數雙眼睛看著你。所以這些行為不算是愛,因為這不是發自內心的,而是為了保護自己或滿足自己一時的滿足感。

而今天在書院看到的一個畫面,讓我找到了答案——關於什麼是愛。是任老師和小學長曹嘉祁的畫面。小學長拿了些狗尾巴草走到任老師面前,用綿綿的小奶聲對任老師說:老師,你會編小熊嗎?任老師笑著回應他,然後伸手就把曹嘉祁抱在懷裡,並坐在自己腿上。接著很有愛的問小學長:“中午睡醒怎麼哭了?”同時用手按小學長背部脊椎,小學長立馬動起來,想逃跑,笑著說:“哎呀,好疼”。任老師回應:“疼就對了,說明你肚子好了。”這時抬頭對我說:“前天曹嘉祁肚子疼,我用手按他這個部位,他都沒感覺”。

這一幕,我看到的是爸爸與孩子之間的愛,而不是老師與學生,那一刻我明白了,這就是我一直追尋的愛,這是由心而發,繼而很自然的感情流露,順而老師的一舉一動都是那麼的真實,感動,溫暖,並不是刻意而為或作秀或滿足虛榮心亦或是做給學校,家長所看。



龐靜博  《感念初心》


不知道也未曾想過大同每年舉辦大學生免費傳統文化夏令營的原因,直到開營典禮上,梁老師告訴了我們,原來背後蘊藏的是趙老師的初心。趙老師曾說,大學生有著一定的文化底蘊,更易與外界溝通交流。趙老師希望大學生,更廣意義上是有志于傳統文化的人能夠有機會學習傳統文化,自己受益的同時把文化傳播給更多的人,讓更多人受益,敬意之情油然而生。雖無緣見趙老師,但有機會了解文化已然難得。

書院是家。一方院子,處處真情。

初到時凳子高低的搭配,遊玩回來時端上來的西瓜,廚房梁老師合理搭配的飯菜,小梁老師盡心盡力地指導,搞笑幽默地講解,任老師不遺餘力地教授,一切都是那麼真誠那麼和諧。一盤象棋,一池白蓮,一角花園,一塊石頭,當我們更好地專注身邊的人和物時,就會有無限的快樂。

書院不是家。緣聚書院,修學為重。

聽著雅樂洗漱,拜師禮後誦讀,感恩過後用餐,我開始學著去關注自己的意念,開始學著慢慢打開心靈。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場修行,就像梁老師所指引的方向:各安其道,身心雙修。

相聚不期,離別祝福,感恩遇見。



胡柱琳


我於七月十一日來龍門書院參加全國大學生暑期夏令營。來此地之前,深陷謀職困境,心中滿是愁苦、不安和迷茫,便想借此機會,一來舒展心中淤結,二來本就喜歡傳統文化,正好近距離接觸,一睹其真面目。從七月十一至三十一號,二十一天夏令營已近尾聲。深感此次經歷終身難忘,下筆記述,聊表所感。

初到此地,生活方面,有諸多疑惑:為何進出教室要行禮?晨醒晚定是何用意?靜默用餐,餐前後行禮又有何講究?如此眾多繁文縟節讓我大為不解。後來才一一知曉,修學之路且長且堅,定當每日驚醒。“食不言、寢不語”意在專心吃飯,體驗每餐真實味道。師長先行,打餐亦是,彰顯尊敬師長這一優良傳統。飲食方面戒以素食為主,加之作息極有規律,近日也略感身體舒暢。宿舎內學長十人有餘,眾人皆學生。唯有一學長,我二人學業已畢,又亦是年長,且我二人志趣相投,彼此理解。深感人生在世,知己可遇不可求焉,定當珍惜。學習方面,早讀必讀《大學》、《中庸》,我往日讀過此書,然理解尚淺。這一月讀來也受益匪淺,讀書可以明理,可以靜心,可以察其所言,觀其所行。在此期間,眾多師長皆盡心盡責,二位梁老師,黃老師及任老師。小梁老師授課風趣幽默,為我們講解文化的意義及踐行。黃老師負責課外活動,河灘尋寶,遊龍門石窟,玩遊戲,賞荷花,做酵素,扮演盲人與啞巴,件件皆大有樂趣。與稚子同玩,仿佛重回昔日童年,輕鬆愜意。任老師授篆刻、射箭及書法,眾人深感興趣,用心聽之練之,每節課畢,皆有佳作生成。印象最深的,莫過於射箭,初次射箭,理論方面,略知一二。倘若實際操作,定是一塌糊塗,果不其然,首箭便終難射出,箭掉地數次。眾人皆是一箭中靶,唯有我屢屢掉箭。後來才知,拉弓後需放弓,箭方能射出,啼笑皆非也。隨後又射一二箭,也漸明射箭之要領。在射第三箭時,任老師在一旁指導,我閉右眼,拉放皆在一瞬間,便奇跡般中靶。眾人歡呼,我呆若木雞,難以置信。後來細思為何射中。我總結一二,想必是自己心無旁騖,只想射箭。那刻,全身心皆是射箭,有極大的決心自己定要射中,也許運氣也佔一二,或是天時地利人和俱全,方成。此次經歷讓我明白:有志者,事競成。無論何事,若敢想敢做敢拼,定有望成。課餘時間,院中也極為熱鬧,歡聲笑語,常有稚子幾人,坐於院中,談天說地或打鬧嬉戲,亦或是兩人下棋,打羽毛球,賞魚蝦,觀荷花,無不怡然自得。  課中,曾有話題涉及“孝”,思之,忽覺往日我所理解並非真孝,僅在物質層面為雙親考慮,卻從未深層次思考,如讓其放心,令其心安。目前,許是物質層面也未曾做到,尚未自立,處處還需雙親為我考慮。何談放心,心安。罷了,如今幡然醒悟,為時不晚。今後如何行孝,我已心中漸明。

此地如同修行之所,我亦是其中一人,每日必反諸其身。過去種種,皆一一捋清,也知症結所在,今後何去何從,心中已日漸明朗。雖曆經波折,飽受痛苦,幸而踏出一步,便覺過往種種,一切皆是最好的安排。此次經歷,我也明白團隊與個人。在學習書法,篆刻,射箭時,我心無雜念,想方設法,只想做好當下手頭之事。與同伴玩遊戲時亦或是做活動,團隊之間,大家有了共同為之奮鬥的目標,力往一處使,力量便非同一般。所收獲的喜悅,更是前所未有。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學會獨處,方能觀察己心。學會融入,方可體世之精彩。



張重元


轉眼間夏令營就要結束了,回想當日自己懷著考研的壓力、大學的迷茫和對將來工作的惆悵跨進這座充滿文化氣息的書院,我不禁感到自己當初無視重重阻礙來到這裡是多麼的明智。

在這裡我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兩位老師,也是我最想感謝的兩個人。

第一位是小梁老師,感覺他就是一位無所不知的智者。他可以解決你所有的困惑,很多個日日夜夜我們都是在書院裡暢談種種人生問題,從生活的瑣碎到學業、事業以及未來的工作,老師總是能夠給我們一個完美精彩的回答,也正是因為這麼多次的論答,我才解決了自己跨進書院時的各種困惑。

第二位是大黃老師,從大黃老師身上我看到了灑脫,自信和種種無法用言語描述的人生智慧。老師經常組織外出活動,更有趣的是相比于康莊大道,老師更傾向于那些崎嶇、充滿未知困難的小路,這讓我懂得了去完成一件事不是只有一種公認的被官方認可的途徑,這些活動中令我感觸最深的是盲人走路,它將信任的含義完美的在我心中詮釋,讓我懂得了信任的美好。

還有我們在這裡認識的大大小的學長們,感謝大家這些日子的陪伴。這些沒有手機的日子裡,我才真正真正正體會到人與人交流的歡樂,我相信這些會成為我人生中珍貴的回憶,甚至持續給我的生活帶去歡樂。



光紅玫  《小院裡的成長》


越長大越發現,我們每個人所需的可能只是一個安放心靈的小地方。有時生活會磨掉我們很多的棱角,快節奏的生活方式會讓我們陷入一種間接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的狀態。很幸運來到了龍門書院,在這裡我深深領略了自然的美麗,看到了孩童們的天真,遇到了老師們的真誠,見識到了格局的魅力,最重要的是反思了自己的靈魂。

生而為人,最重要的是要有思想力。

第一,人人皆需自省。很多時候因為環境舒適安逸,我們可能會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裡洋洋自得。人有缺點、有問題並不可恥,但可怕的是我們對這些一無所知。另外一種情況是,在目標完備計畫充分的情況下,我們自己選擇了放棄。一而再、再而三的降低自己的要求,為自己開脫,這更需要警惕。因而我們要從內心深刻的挖掘自己,打破常規陋習,更要做到因內省而產生去實踐的行動力。

第二,人人需為他人著想。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這話一點兒不錯。我們不應該總是想著讓別人先走一步,讓別人主動接近自己。當我們先學會利他時,事情就簡單了。但是,我們要在保護自我的情況下去利他,不然就有些本末倒置而略帶諂媚了。因而為他人著想的行為我們可以積極實踐,但保護自我應當是利他的前提。

第三,人人也還需要放空思想。我們的不快樂大都源於想得太多而做得太少。有時候思慮太多,反而會成為我們前行的阻力。其次,放空思想後可能會收穫其他的東西,比如真誠。因而放空思想,要求我們學會偶爾放下戒備,以一顆平常心待人。

文化的影響是深遠長久、潛移默化的。當“為生命圓滿力行,為文化傳播奔走”的種子散播下去,相信天下大同的願望終將實現。有句話這樣講:“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很遠。”我們一群人相聚在大同,遇見彼此本身是一種緣分,一起攜手同行,一定會有最多的收穫。



李雅迪


內省力——滌蕩心靈污垢,重返本真自我。

孝乃立身做事的根本,《大學》裡面說:“孝者,所以事親也。”我們很多人在家都是什麼也不做,能有多懶就有多懶,習慣對父母無限索取,我們對此還渾然不覺。來到這裡後,通過觀看一些關於孝的視頻和梁老師對孝的講解,我省察到了自己的錯誤。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視頻中一個五歲的男孩洗衣做飯,打掃家務,親手喂父母吃飯,孝在他來說是身體力行,我們能看到他對父母有深深的恭敬心。一個五歲的男孩,尚且可以做到如此,我深感自愧不如。對孝有更深一層次的理解,是在於梁老師對孝的講解,孝在於讓父母心安,《論語》裡講:“父母在,不遠遊,游必有方。”意思是父母在世,不出遠門,如果要出遠門,必須告知自己所去的地方。這個“游必有方”,就是讓父母心安的意思。在以後的生活中,對父母要長存一顆恭敬心,身體力行,讓父母心安。

對萬事萬物應懷有一顆平常心。以前與人相處時,我總是太過於在意別人的想法、話語,很敏感,以至於無法做自我,困於他人評判的牢籠之中,恍恍惚恍,因此我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如果不得就會產生嫉妒心。來這以後,通過老師的指導,讓我省察到這是源于一種不自信,這二十一天的生活,每日經典誦讀,書法練習,習勞養成,執筆篆刻,抑或是共同玩耍,讓我擁有了一種靜氣,每日三省自己的想法,我想我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根本,那就是修身。那麼修身修的是什麼?是一顆平常心,很多時候,我們對萬事萬物總是有一顆功利心,也就是有所求,有求則心不正,心不正則身不修,則不得。

小院生活歡樂多多,師長傳道解惑如春風化雨,令身心豁然開朗,學長互愛互信化心靈之污垢,內省修身明心中之天下。



徐智琪


起初來到大同文化帶著兩個問題:文化到底是什麼,如何將文化踐行到生活中。因為之前接觸過一些相關的傳統文化,但只是停留在文字的層面,並沒有深入的了解,更不用說踐行到實實在在的生活中了。

第一次接觸學院的梁老師,他說過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文化就是生活。”這讓我認識到文化就是實實在在的生活,文化可以教我們如何更好的生活。梁老師給我講了一個案例讓我了解到,文化是可以讓我們改變自己的。我們有時會去嘲笑身邊人存在的一些缺點或是問題,殊不知在嘲笑別人的問題同時,這些問題也可能存在在我們自己的身上。因為能夠在我們身邊的人,大都是和自己能量相近的。所以別人所出現的問題,我們也要反思自己是否也存在相同的問題。在此我認為學會自省是我們學好文化的第一步,只有我們學會發現自身的問題並加以改正,我們才能學好傳統文化,並將其更好的傳承下去。所謂“治國”必先修身、正心、意誠。

在這段時間的學習期間,我感受到了學院裡的老師對待學長們教育方式是不同於社會上體制內的教育。一位小學長踢足球將玻璃踢碎了,我本以為學院裡的老師會像一般的老師家長一樣,將小學長狠狠的訓斥一頓。然而,學院裡的老師並沒有這麼做,只是簡單的說了一句“別踢了”。就這麼簡單的三個字讓我認識到書院裡獨特的教育方式,老師們是真正的從小學長的心裡出發,進行特有的生命文化的教育。從學習上,生活中詮釋了“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真正的做到了對待每位同學都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仁慈。

感受出我們每一位學長都是善良友愛,每個人身上都有自己的優點,值得自己去學習。看見小學長們每天都無憂無慮的生活著,隨便一個小物件就可以把玩一上午,充分了體現了這個年紀孩子該有的童真和十足的天性。有的小學長有時會因為想家而哭泣,我們的大學長都會紛紛過來給予安慰和關心。通過接觸完全打消了我們與小學長因為年紀的差距融入不到一起的顧慮,大家相處的都非常融洽,每個人都有一顆善心。(雖然有時感覺小學長特別鬧騰,尤其是在休息的時候,感覺會很煩,有時會衝動有想動手打人的想法。後來通過學習文化認識到,是自己內心的嗔恨心在作亂。)

學院的環境也是質樸自然的。這裡的自然環境特別和諧,每天都可以面對花草、魚鳥,深刻的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遠離鋼筋混凝土充滿喧囂的城市生活,自己的心得以平靜。物質環境也特別簡單,一個簡單的羽毛球拍壞了大家會去想著去修復,而不是丟棄。如果是我在外邊,壞了的東西只想著去丟掉換新的,而不是去想著怎樣去修復。即使是壞掉的東西複完大家用著依然很開心。自己認識到節儉也是文化的一部分,我們對萬事萬物也要心存恭敬心。

最後,希望我們大家都可以真正的學到將文化踐行於生活。讓經典改變我們的生活,使行為習慣合乎於禮;讓經典洗滌我們的塵埃,回歸至貞良知的本性;讓經典喚醒我們的智慧,引導生命回歸本源。









推荐博文:


全国服务热线:  15393731751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龙门一号槐树里文化旅游街区  龙门书院

大同文化教育中心网络版权中心所有    Copyright@.2013-2015     豫ICP备12022918号-4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36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