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同文化教育中心!
当前位置:
Notice: Undefined index: HTTP_REFERER in /www/wwwroot/dtwhjy.com/include/func.class.php on line 429
首页 > 首页最新动态 > 最新动态新闻
【大同少年●我來說】蜂采百花釀甜蜜,人讀群書明真理
最新动态新闻   |    大同文化  |    2018-05-16
分享到

大同少年  我来说(第八期)

用心说话|我在行动





今天,大同少年我来说,相约周二,相约大同,我们演讲的主题是读书。

有学长说:有时候看到自己喜欢的书,就想去读,遇到自己不想读的,就在那发呆……

有学长说:读书使人思考,我们应该抽更多的时间多读一些有益的书籍。

有学长说:以前我不喜欢读书,但是任老师说今天演讲的主题是读书,于是我就在想,读书有哪些好处,我发现读书能让自己的心静下来。


思齐老师谈吐之间无不表现出自信、优雅。她为大家分享了自己从小时候开始阅读,一直到现在读经典的读书历程,无时无刻不在读书。从一开始被书选择我们的思想,到现在自己的思想驾驭书籍的选择,更加说明人生的成长中,阅读是有必要的,高质量的阅读让人增长智慧。


梁老师也分享自己读书的经历,同时为孩子们指引读书的方向:除了”经典”书籍和历史原典,可以孩子们阅读《三国演义》、《西游记》,其他文学作品故事情节纷繁复杂,并非有益于孩子现阶段身心灵的成长,特别是近现代的文学作品。国外作品建议孩子们阅读《大森林的小木屋》和《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希望有效的阅读,能让孩子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自己,从而不断地充实自己的思想和灵魂,充满阳光地成长!



冯友兰谈读书:读什么?怎样读?


冯友兰(1895.12.04~1990.11.26),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清华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

韩国总统朴槿惠曾说,在人生的黑暗日子里,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给了她希望和力量,这本书因此名声大噪,被更多人所熟知,那么大哲学家冯老是怎样读书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我今年八十七岁了,从七岁上学起就读书,一直读了八十年,其间基本上没有间断,不能说对于读书没有一点经验。我所读的书,大概都是文、史、哲方面的,特别是哲。我的经验总结起来有四点:(1)精其选,(2)解其言,(3)知其意,(4)明其理。


先说第一点。古今中外,积累起来的书真是多极了,真是浩如烟海。但是,书虽多,有永久价值的还是少数。可以把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要精读的,第二类是可以泛读的,第三类是只供翻阅的。所谓精读,是说要认真地读,扎扎实实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所谓泛读,是说可以粗枝大叶地读。只要知道它大概说的是什么就行了。所谓翻阅,是说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不要一句话一句话地读,也不要一页一页地读。就象看报纸一样,随手一翻,看看大字标题,觉得有兴趣的地方就大略看看。没有兴趣的地方就随手翻过。听说在中国初有报纸的时候,有些人捧着报纸,就象念五经四书一样,一字一字地高声朗诵。照这个办法,一天的报纸,念一年也念不完。大多数的书,其实就象报纸上的新闻一样,有些可能轰动一时,但是昙花一现,不久就过去了。所以,书虽多,真正值得精读的并不多。

······

我们心里先有了这个数,就可随着自己的专业选定一些须要精读的书。这就是要一本一本地读,所以在一个时间内只能读一本书,一本书读完了才能读第二本。在读的时候,先要解其言。这就是说,首先要懂得它的文字;它的文字就是它的语言。语言有中外之分,也有古今之别。就中国的汉语说,笼统地说,有现代汉语,有古代汉语,古代汉语统称为古文。详细地说,古文之中又有时代的不同,有先秦的古文,一有两汉的古文,有魏晋的古文,有唐宋的古文。中国汉族的古书,都是用这些不同的古文写的。这些古文,都是用一般汉字写的,但是仅只认识汉字还不行。我们看不懂古人用古文写的书,古人也不会看懂我们现在的《人民日报》。这叫语言文字关。攻不破这道关,就看不见这道关里边是什么情况,不知道关里边是些什么东西,只好在关外指手划脚,那是不行的。

 

所以读书仅至得其意还不行——还要明其理,才不至于为前人的意所误。如果明其理了,我就有我自己的意。我的意当然也是主观的,也可能不完全合乎客观的理。但我可以把我的意和前人的意互相比较,互相补充,互相纠正。这就可能有一个比较正确的意。这个意是我的,我就可以用它处理事务,解决问题。好象我用我自己的腿走路,只要我心里一想走,腿就自然而然地走了。读书到这个程度就算是能活学活用,把书读活了。会读书的人能把死书读活;不会读书的人能把活书读死。把死书读活,就能把书为我所用,把活书读死,就是把我为书所用。能够用书而不为书所用,读书就算读到家了。
 

从前有人说过:“六经注我,我注六经”。自己明白了那些客观的道理,自己有了意,把前人的意作为参考,这就是“六经注我”。不明白那些客观的道理,甚而至于没有得古人所有的意,而只在语言文字上推敲,那就是“我注六经”。只有达到“六经注我”的程度,才能真正地“我注六经”。



钱穆谈读书


“要多读书、多求解,当以古书原文为底子,免收他人成见的约束。”

“书要看第一流的,一遍又一遍读。与其十本书读一遍,不如一本书读十遍。”

“不要怕读大部头的书,养成读大部头书的习惯,则普通书就不怕了。”

“读书时要庄重,静心凝神,能精心凝神,任何喧闹的场合都可读书,否则走马观花,等于白读。”

“选书最好选已经有两三百年以上历史的书,这种书经两三百年犹未被淘汰,必有价值,新书则不然。新书有否价值,犹待考验也。”

钱穆先生一生以教育为业,他对教育的宗旨、为学与做人的关系、理想人物的培养等都作过精彩论述。下文是钱穆于1959年5月26日在香港苏浙公学的讲演节选:

 

为什么读书便能学得做一个高境界的人呢?因为在书中可碰到很多人,这些人的人生境界高、情味深,好做你的榜样。目前在香港固然有三百几十万人之多,然而我们大家的做人境界却不一定能高,人生情味也不一定能深。我们都是普通人,但在书中遇见的人可不同;他们是由千百万人中选出,又经得起长时间的考验而保留以至于今日,像孔子,距今已有二千六百年,试问中国能有几个孔子呢?又如耶稣,也快达二千年;他如释迦牟尼、穆罕默德等人。为什么我们敬仰崇拜他们呢?便是由于他们的做人。当然,历史上有不少人物,他们都因做人有独到处,所以为后世人所记忆,而流传下来了。世间决没有中了一张马票,成为百万富翁而能流传后世的。即使做大总统或皇帝,亦没有很多人能流传让人记忆,令人向往。中国历代不是有很多皇帝吗?但其中大多数,全不为人所记忆,只是历史上有他一名字而已。哪里有读书专来记人姓名的呢?做皇帝亦尚无价值,其余可知。中马票固是不足道;一心想去外国留学、得学位,那又价值何在、意义何在呀?当知论做人,应别有其重要之所在。假如我们诚心想做一人,“培养情趣,提髙境界”,只此八个字,便可一生受用不尽;只要我们肯读书,能遵循此八个字来读,便可获得一种新情趣,进入一个新境界。各位如能在各自业余每天不断读书,持之以恒,那么长则十年二十年,短或三年五年,便能培养出人生情趣,提高了人生境界。那即是人生之最大幸福与最高享受了。

 

······

诸位或说生活忙迫,能在什么时读呢?其实人生忙,也是应该的;只在能利用空闲,如欧阳修的三上,即:枕上、厕上和马上。上床了,可有十分一刻钟睡不着;上洗手间,也可顺便带本书看看;今人不骑骡马,但在舟车上读书,实比在马上更舒适。古人又说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者晴之余。现在我们生活和古人不同;但每人必有很多零碎时间,如:清晨早餐前,傍晚天黑前,又如临睡前;一天便有三段零碎时间了。恰如一块布,裁一套衣服以后,余下的零头,大可派作别的用场。另外,还有周末礼拜天,乃及节日和假期;尤其是做教师的还有寒暑假。这些都可充分利用,作为业余读书时间的。假如毎日能节约一小时,十年便可有三千六百个小时。又如一个人自三十岁就业算起,到七十岁,便可节余一万四千四百个小时,这不是一笔了不得的大数目吗?现在并不是叫你去吃苦做学问,只是以读书为娱乐和消遣,亦像打麻雀、看电影,哪会说没有时间的!如果我们读书也如打麻雀、看电影般有兴趣、有习惯,在任何环境任何情况下都可读书。这样,便有高的享受,有好的娱乐,岂非人生一大佳事!读书只要有恒心,自能培养出兴趣,自能养成为习惯,从此可以提髙人生境界。这是任何数量的金钱所买不到的。



恩格斯:从原著中得出自己的见解


伟大的革命导师恩格斯,具有百科全书式的渊博知识。他在读书过程中极重视读原著,一般不轻易地引用第二手、第三手材料。1884年8月6日,德国社会民主党人格奥尔格·享利希·福尔马给恩格斯写了一封信,说有一位女士对社会主义感兴趣并打算认真研究社会科学,但不知进哪一所高等学院校才好。恩格斯复信道,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当时的大学里每一门科学尤其是经济学被糟蹋得很厉害,关键是要自学,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恩格斯在信中还向他们介绍了一种具体的学习方法:“从真正古典的书籍学起,而不是从那些最要不得的德国经济学简述读物或这些读物的作者的讲稿学起。”“最主要的是,认真自学从重农学派到斯密和李嘉图及其学派的古典经济学,还有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著作,以及马克思的著作,同时要不断地努力得出自己的见解。”也就是说,要系统地读原著,因为“研究原著本身,不会让一些简述读物和别的第二手资料引入迷途。”


系统读原著是从事研究的一种正确的读书方法。这样学,便于了解一个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不仅可以全面系统地掌握基本原理,而且还可以掌握基本原理的发展过程,了解这一理论的全貌,不至于受各种错谓典释的愚弄而误入迷途。


- end -


更多精彩,請持續關注我們。

推荐博文:


全国服务热线:  15393731751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龙门一号槐树里文化旅游街区  龙门书院

大同文化教育中心网络版权中心所有    Copyright@.2013-2015     豫ICP备12022918号-4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36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