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同文化教育中心!
当前位置:
Notice: Undefined index: HTTP_REFERER in /www/wwwroot/dtwhjy.com/include/func.class.php on line 429
首页 > 幼儿教育 > 教育理念
孩子,你慢慢来:别再相信赢在起跑线上的谎言!
教育理念   |    大同文化  |    2014-09-09
分享到

孩子,你慢慢来。你独一无二,与众不同,你有权以自己的思想主宰成长。

孩子,你慢慢来。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成熟需要时间。小神童和小超人的人生,并不样样领先。


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长跑,是一场马拉松——马拉松从来没人抢跑,因为绝不会“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孩子,你一定要慢慢来。

允许孩子慢慢成长,这恐怕是当前最着急,最不能慢慢来的事。


当兴趣班成为“信仰”

当大家都把兴趣班当成应试捷径的一个结果是,行情水涨船高,为了加分或者应试而学的孩子并没有得到这方面的回报。据了解,杭州一所小学,班主任曾让孩子们填兴趣特长,一个班50个孩子,35个孩子在学钢琴。老师不得不宣布说,弹钢琴不算特长,因为“会的人太多了”。


据了解,2012年杭州建兰中学招生,以特长生名义报名的学生就有三四百名,其中钢琴十级的学生就有60多个,而按照学校的招生计划,钢琴特长生只招收一两个。

问题是,经过如此惨烈厮杀进入民办中学的艺术特长生,很多人会在初中严峻的课业压力下,放弃艺术特长。


当兴趣班成了“信仰”,这些奇特的场景才能在各地上演:周末孩子在少年宫上一天的课,家长就在外面扎帐篷,孩子睡个午觉继续上课。幼儿园也不能幸免,四五岁的孩子下了课,家长在走廊上喂饭,这些还没有解决自主吃饭问题,晚上还要抱着奶瓶入睡的孩子,吃完饭要接着学习。


杭州市第二中学是当地重点高中的“第一梯队”,近年来挑战“轻负高效”教学,希望能“把时间空出来让孩子玩”,结果遭致家长集体反对。“他们问我,为什么不把时间利用起来给孩子补课?”校长叶翠微说。

杭州市教育局初等教育处初中蒋锋也有类似苦恼,“我们这两年开始重点查违规补课,有天晚上十点多,有家长打进市长热线‘12345’投诉,我以为哪里在违规补课了,结果家长要投诉的是‘为什么不让孩子补课’!” 


“家长患了一种病,集体焦虑症。”浙江省教育学会副会长鲁林岳说,“这种病是我们整个社会焦虑的折射,政府是GDP导向的,教育是GDP导向的,所以大多数家长不能幸免,无法超脱。”

“另外一个原因,今天的家长对子女追求成功的诉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烈。因为现在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成败对家庭来说,是百分之百,简单的就是说,输不起。再追究下去,跟我们的文化、传统教育价值观有密切关系,跟人才观、幸福观存在误区有密切关系。”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家长焦虑不能完全避免,但当焦虑成为一种社会群体性的疾病,并且非理性地互相传导蔓延,那么在这个群体中最脆弱的那些人,一定会出现不理智的行为。而这些行为的承受者是他们自己的孩子。


别让孩子跑错了方向

让孩子提前学习,避免“输在起跑线上”,但是违背规律的学习,最后带来的不仅仅竞争中快和慢的问题,而是跑偏方向或者跑反了的问题。


孩 子有自己的成长规律,比如3岁是直觉思维期,五岁才有形象思维,大班的孩子才开始出现逻辑思维的萌芽,8-12岁是记忆力最好的时期。让充满想象力,充满 创造力的孩子去记忆汉字,背出一百以内的加法,他虽然不理解,但也能做到,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呢,想象力的空间被固化的知识填满了。


一项研究表明,在学前班认识较多汉字的孩子,一年级的语文会领先其它孩子,但是到了二年级,水平就与其它孩子持平了。

再以画画为例,8岁的孩子才能按大人的视角观察临摹,在这之前孩子画画只是直觉思维的自我表达。让太小的孩子学习绘画技巧,告诉孩子太阳应该是圆的,云朵应该是白的,且不论对想象力的扼制,至少是一种浪费时间。

“美术教育中深受其害的就是社会上的这些考前教育。8笔画苹果,几笔调色彩,目的是为了应试,”清华美院教授方晓风在一次学术会议上说,直接的后果是学生临募能力强,表达能力弱,当然产生不了大师。


幼教专家说,现在很多孩子三岁开始学轮滑,其实孩子的骨骼并没有发育好,轮滑会伤害到身体。太早学芭蕾也是一样,对孩子的骨膜等等都是挑战。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精明的商家发明出来的一句广告语,”鲁林岳说,“家长被高考绑架还可以原谅,但是如果被广告左右就太不合格了。”

兴趣班的使命就是把孩子送进名校。孩子们多才多艺,但却并不享受自己的爱好。“很多钢琴十级的孩子发誓再也不碰钢琴,他们不觉得音乐是终生的伴侣,因为音乐夺走了他们玩乐的时间。”一名专门教授钢琴的老师无奈地说。


“有 时候仅仅是因为太早,太急,家长反而把孩子的兴趣扼杀了。”时代小学校长高军玉讲了一个学生的亲身经历,“这个孩子来报名的时候,问我,你们学校要不要学 奥数的,我说不学。她拍着手说太好了,我听到奥数就想吐。到了初中,老师发现她的数学天分,开始让她接触奥数,最后这个孩子对奥数非常着迷,拿到了大 奖。”


同样学奥数的孩子,浙江一批孩子曾参加国际奥数比赛并获得一等奖,载誉归来时,主管基础教育的教育厅副厅长请孩子们谈感言,有一个孩子说,“我这辈子再也不要碰奥数了。”

教 育界已经认识超前教育和强化教育的严重后果。最近,教育部发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指南》很具体地列举了各个年龄段 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目标。例如,5~6岁学龄前儿童,只需“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并没有标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须认字,只说明 “在阅读图书和生活情境中对文字符号感兴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义”。



专家认为,《指南》的主要目的,是遏制“拔苗助长”。

事实在,在许多国家,超前教育都是被禁止的。学者杨佩昌最近撰文《德国宪法禁止学前教育,别把孩子大脑当硬盘》。他说,欧洲许多国家都有相似立法,德国甚至把这一条写进基本法里,禁止家长在幼儿园的教学之外给孩子补课。


“让 孩子一开始就进入快跑通道,非常不人道。”这位8岁孩子的父亲介绍说,德国的教育是一种逐渐加速的做法:幼儿园不学专业知识,而是教一些基本的道德伦理, 学会与人相处,重要的任务是玩得开心;小学也只是学一些非常简单的知识(对中国小学而言),到了中学才开始进入跑步通道,但依然还是慢跑。由于德国没有统 一的高考,所以学生压力并不太大。只有到了大学,真正成年了,才开始进入快跑通道。到了这个时候,终于有了竞争,也才显示出每个人之间的差异。

一名日本留学生告诉记者,日本在接受外国留学生时,对学生的学习总年限有严格规定,“少一年都要补齐,否则大学不能接收,”目的是不希望学生违背生理规律超前教育,循序渐进地来。

现在我们的问题是抢跑,幼儿园学小学的东西,小学上中学的课,到了大学里,反而要补幼儿园该学的东西,比如行为习惯,人格培养。典型的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这些应试教育出来的高分孩子,“到了大学,突然间不用考试,就毫无方向感了。”

如果从幼儿园就开始快跑,需要跑几年的幼儿园、12年的中小学,那么到大学就精疲力竭了,大家都想休息喘一口气。所以,中国大学生发展后劲不足,原因就在此。


家长总是告诉孩子,为什么读中学啊,是因为要读大学。于是读中学的全部意义都在于读大学,如果读不上大学,那这个读中学是没意义的。读大学的意义在哪里,要找到个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大学也白读了,于是你当下都没有意义。意义都在后边,最后这个地方是什么地方?坟墓。


我们要反思一下,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在国内的名校争抢高分学生的时候,哈佛大学录取了一名宁夏的高考落榜生。这名孩子高中毕业后组建了一个社会组织和一个网站,进行一项他自己心目中的公益事业。哈佛录取他的理由是:我们需要的是改变世界的人。



是人,不是冬瓜。


大关小学校长金英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剃头师傅在拿冬瓜练习剃头,剃完总是把刀子一下子戳到冬瓜上。他剃了五十个冬瓜以后终于开业了,迎来了第一个倒霉的顾客——剃完了以后,也一下子把刀子插进去。


“我始终记得这个故事,它告诉我,你面对的不是一个冬瓜,是一个人。”

“正因为孩子是人,所以是千差万别的,但是我们全国都是统一的教学模式,统一的管理,最后是统一的评价,搞得不统一的孩子在同一张卷子下面比个高下,那样一来孩子的确只能恐慌。”


浙江师范大学进行了一项为期两年的“田字格”课题。同样是小学二年级的孩子,用田字格书写和在白纸上书写,用田字格书写的孩子不仅认知效果低,而且对他们的唾液进行化验后表明,分泌性免疫球蛋白显著下降,而应急激素水平明显上升——这是一种扼杀创造力和认知力的激素。

浙师大心理系教授任俊说,这项研究说明一点,孩子是个人,不能当机器来教育。

当年鲁迅说救救孩子,我相信今天仍然需要救救孩子。孩子不是知识的容器,也不是供父母摆布的木偶,他们是鲜活的生命。


救救孩子,有两个办法,一个是整个社会的成功取向改变,但是这肯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你的孩子等得及吗?还有一个办法,家长自己的心态改变,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认识到孩子是一个独立于父母之外的完整个体,作为父母,才能接受他的全部,而不是把一切不切实际的想寄托在孩子身上。

孩子不是私有财产!不是家长弥补人生缺憾的工具。



不管是家长、老师还是教育部门,甚至社会上所有一切跟孩子有关的机构,只要考虑过,这个孩子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不一样的人,他的行为方式就会截然不同。在这种理念之下的孩子,他走上社会以后,也才能把别人当作人。


杭 州清河中学校长陈飞说,如果能够基于这一点,孩子是独立思想,独立人格,有自己感情的完整的个体,那么我们老师必须摆正位置,教师不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充其量是园丁。园丁的职责是呵护浇灌,助其成长,而不是预设未来,替孩子成长。家长也是一样。时代小学校长高军玉说,最近几年,很多家长明确地告诉她,不 要把孩子的分数排名告诉我,我不想知道。


一位知名的教育专家,女儿在最顶尖的公办小学找不到自信,失去了学习的乐趣,最终她把女儿转学到了普通学校,“如今她只从事一份非常普通但自己喜欢的职业,但是她孝顺父母,性格开朗大方,让我很自豪。”


只要承认孩子是人,那么很多教育中的难题就迎刃而解了。我们可以为孩子做的事情有多很多。比如孩子会犯错,既然是人,就会犯错,孩子就是在不断的犯错中长大的。孩子犯错的时候,就是我们教育的机会啊。


起跑线的说法是对教育异化的结果,其实教育并不需要比出输赢,教育是培养人,发展人,完善人,这样一个本质,所以她不存在一个输赢的问题,不存在一个你好我坏的问题,如果看清了这一点,家长还去抢跑干什么呢?对孩子没有好处啊。

推荐博文:


全国服务热线:  15393731751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龙门一号槐树里文化旅游街区  龙门书院

大同文化教育中心网络版权中心所有    Copyright@.2013-2015     豫ICP备12022918号-4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3635号